本站目前处于试运营,所有数据及内容仅供参考。欢迎通过邮件或微信反馈意见建议。感谢您的支持。

新闻动态

联系我们

晨燕资产联系方式

电话:021-50871320

邮箱:ir@dawnpetrel.com

上海浦东新区兰花路333号世纪大厦20楼2004室

变化是常态——晨燕致远视野2022年7月

2022-9-16 11:39:05 分类:公司动态

同一行业的商业模式,在不同时期会呈现不同的形态,如果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,就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。

比如我们常说的“短腿”商品,一般指价格低、运费高、保存期短的商品,只能在方圆几百公里范围内销售,超出这个运输半径,运费就会高于利润,或者存储成本升高,变得无利可图。比如石膏板、水泥、啤酒,都属于这个范畴的商品。但也并非一直如此,比如石膏板,现在很便宜,几元一平米的价格,但在二十年前只能用天然石膏来生产,每平米单价几百元,利润率很高,运输距离可以超过一千公里,完全可以跨区域销售,那时候是长腿商品,只是随着工业石膏替代天然石膏,商品价格下降并普及,才逐渐成为短腿商品,各个厂商在各自的区域势力范围内形成主导。比如水泥,400元以下的均价时,是短腿商品,而一旦超过500元,北方的水泥可以装在集装箱里南下,国外的水泥熟料可以长途运输到长三角,冲击当地需求,水泥的运输半径随着价格变化可长可短。又比如啤酒和调味品(酱油、醋等),价格带接近,包装物雷同,啤酒在疫情期间实现了结构升级和利润提升,但调味品并没有,而且竞争加剧,原因在于啤酒SKU少、保质期短、利润薄,一旦运输到异地,如果无法及时销售出去,就会成为过期商品,完全称为亏损;而调味品的SKU多、保质期长、利润厚,异地销售可以承担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,也可以降价销售,从而打乱当地的销售格局,类似“窜货”。

再比如投资中经常提到“囚徒困境”,认为同质化竞争最终的结果就是“大宗商品化”,只有价格竞争一条道路,而且不到玩家数量足够少的阶段,行业就没有到平衡状态。这样判断并没有错,但也不能忽略阶段性的竞争缓和带来的利润回升。即使行业内只剩下两个2-3个玩家,也并非相安无事。以美国饮料行业为例,虽然可口可乐、百事可乐两个巨头+小饮料商的格局相对清晰,但在1975-1985年间,也经过了长达10年的厮杀,降价、推新品、广告战、抢占上游产业链等动作此起彼伏,直到1985年前后,就像囚徒多次博弈后学会了合作,两家企业最终改变了策略,采取行动表达了合作意愿,可口可乐以一次重大资产重组开启了新时代,巴菲特也在此时开始大手笔买进可口可乐。回到之前月报曾经提到的快递,虽然行业里还剩下7家大的参与方,貌似尚未到格局稳定之时,但头部企业优势明显,并开始错位竞争,产品开始分层,如果尾部企业无法及时融资(实际上这正在发生),在行业增速变缓的背景下,头部企业对行业的主导性会大大提升,虽然未到终局,但此时价格向下的概率已经不大,投资的胜率和赔率明显提升。

再比如很多大行业、小公司的细分行业,龙头企业的占比不高,但等于第2-10名企业的市占率之和,龙头公司和同行的差距巨大,此时如果龙头企业能够抓住时机扩大优势,是有可能产生大市值公司的。比如在涂料、防水、文具、家纺、休闲零食、冷冻等行业,都出现了类似的现象,有的已经跑出了大市值公司,有的还没有。以家纺行业为例,这是个终端销售有1500亿以上的市场,高价、低频销售,存在消费升级的可能,是为数不多的内销产品价格高于外销的行业,没有新进入者,只有退出者,龙头公司市占率也不过2-3%,貌似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,但因为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活得很舒适,龙头公司尚没有雄心壮志去做大做强;虽然行业好,具备了出现大市值公司的可能,但在投资上,只能等待、观察,不能太早做决策。

万事万物都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微小的变化,不是朝这个方向就是朝那个方向,日积月累就能看到明显的区别。研究并观察各行各业的细微变化,跟随优秀企业一起成长,是赏心乐事。我们希望自己能够远离瞎折腾的环境,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赚到足够的钱。